70%小细胞肺癌被诊断时均为广泛期(IV期)且5年生存率仅1.6%。 PD-L1抑制剂联合化疗是国内外权威指南推荐的ES-SCLC一线治疗优选方案,但中位OS均不足13个月,较化疗仅延长2个月的生存期2-4。 目前PD-1抑制剂均未获批ES-SCLC一线治疗及后线治疗的适应症。
斯鲁利单抗,H药,HLX10,抗PD-1单抗
多项临床试验结果表明,HLX10在多种肿瘤中表现出显著的疗效和良好的安全性。已于2022年3月正式获得中国国家药监局批准上市,目前可用于治疗微卫星高度不稳定(MSI-H)实体瘤、鳞状非小细胞肺癌,为患者提供高品质用药新选择。
方案
这是一项比较HLX10(重组抗PD-1人源化单克隆抗体注射液)联合化疗对比化疗一线治疗广泛期小细胞肺癌(ES-SCLC)患者的随机、双盲、多中心、III期临床研究。
患者按照2:1的比例随机分配至实验组和对照组,两组治疗方案分别为斯鲁利单抗或安慰剂(4.5mg/kg,D1)+ 卡铂(AUC 5,D1)+ 依托泊苷(100 mg/m2,D1-3),静脉输注,每 3 周一次,最多4个治疗周期,序贯斯鲁利单抗(4.5 mg/kg,D1,3周1次)维持治疗,直至疾病进展或不可耐受的毒性。
研究的主要终点为OS,次要终点包括PFS、ORR、DoR和安全性等。
研究设计
结果
共计筛选入组585例患者,斯鲁利单抗联合化疗组389例,安慰剂联合化疗组196例,ESMO Asia报道了随访时间为19.8个月的数据。
受试者基线特征
主要终点方面,对585例ITT人群分析显示,斯鲁利单抗联合化疗组和对照组的中位OS差距被进一步拉大,分别为15.8个月和11.1个月,斯鲁利单抗联合化疗组患者死亡风险降低38%(HR=0.62,95%CI: 0.50~0.76)。
OS(ITT人群)
亚裔人群和非亚裔人群的OS分析结果显示,在亚裔人群中,斯鲁利单抗联合化疗组和对照组的中位OS分别为15.9个月和11.1个月(HR=0.63,95%CI: 0.49~0.81);非亚裔人群中,斯鲁利单抗联合化疗组和对照组的中位OS分别为15.6个月和11.2个月(HR=0.56,95%CI: 0.37~0.83)。可以看到,斯鲁利单抗为亚裔人群带来的绝对获益是最为显著的,中位OS延长幅度达4.8个月。
OS(亚裔与非亚裔人群)
亚组分析结果显示,所有亚组OS均呈现与ITT人群一致获益的趋势,伴肝转移患者死亡风险降低38%。
亚组人群OS
次要终点方面,斯鲁利单抗联合化疗组1年和2年PFS率均超对照组的4倍(27.7% vs. 6.9%,12.4% vs. 2.9%)。两组中位PFS分别为5.8个月和4.3个月,降低疾病进展或死亡风险达53%(HR=0.47,95%CI: 0.38~0.58)。亚裔人群斯鲁利单抗联合化疗组和对照组的中位PFS分别为6.1个月和4.3个月(HR=0.47,95%CI: 0.37~0.61),绝对获益同样优于ITT人群。
PFS(ITT人群)
PFS(亚裔与非亚裔人群)
ORR结果有明显改善,68.9%( 268 / 389 )的患者确认从斯鲁利单抗联合化疗中获得肿瘤缓解,较对照组提升10.2%,且其中6例达到完全缓解( CR ),显示出较强的治愈潜力;对照组均为部分缓解( PR ),无 CR 病例。斯鲁利单抗联合化疗组的DoR同样优势明显,中位 DoR 更长(6.5 个月 vs 4.2 个月,HR = 0.45,95% CI: 0.35~0.59 ),展现了持久的肿瘤缓解能力。
ORR、DOR(ITT人群)
安全性
TEAEs汇总
研究总结
斯鲁利单抗联合化疗对比化疗在OS、PFS、ORR和DOR显示出持续的临床获益。
中位 OS: 15.8 vs. 11.1个月; HR, 0.62; p<0.001.
IRRC基于RECISIT v1.1评估的中位PFS : 5.8 vs. 4.3个月; HR, 0.47; p<0.001.
ORR: 68.9% vs. 58.7%
IRRC基于RECISIT v1.1评估的中位DOR: 6.5 vs. 4.2 个月 (HR, 0.45)
斯鲁利单抗联合化疗也能够提升各亚组的OS,包括亚裔人群和非亚裔人群。两个研究组中的安全性相似,斯鲁利单抗联合化疗方案整体上可控,患者可耐受。斯鲁利单抗用于治疗SCLC已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(FDA)、欧盟委员会(EC)授予的孤儿药资格认定,其治疗ES-SCLC的新药上市申请(NDA)正在由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(NMPA)评审中。
【参考文献】
1. 王宁, 等.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, 2011, 45(3):249-254;
1. Liu SV, et al. J Clin Oncol. 2021;39(6):619–630.
2. Paz-Ares L, et al. ESMO Open. 2022;7(2):100408.
3. Wang J, et al. Lancet Oncol. 2022;23(6):739–747.